2025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國際量子科學與技術年”。7月5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承辦的第二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量子信息技術與應用專題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以“促進量子信息技術學術交流與成果轉化,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培育量子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得到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以及中國電科集團量子科技重點實驗室的大力支持。
張雪松研究員主持論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趙巍勝、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曹學勤,以及80余位來自各有關單位的領導嘉賓、專家、學者、產業界代表參加會議,共同探討量子科技前沿趨勢與產業化路徑。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蔡愛華,北京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研究員、清華大學龍桂魯教授,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屈繼峰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孫曉明研究員,北京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于海峰研究員,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徐兵杰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劉剛欽研究員分別圍繞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內重點方向以及未來產業化前景分享真知灼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張雪松研究員主持本次論壇,東南大學教授、第八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李鶴為本次論壇學術秘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蔡愛華在報告中從量子計算機基礎、指標和測量到產業布局謀劃,系統闡述了超導量子計算、離子阱量子計算、中性原子量子計算的架構以及技術路線的優劣,介紹了量子科技長三角產業創新中心近年來的工作進展。
北京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研究員、清華大學龍桂魯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幾種形式,以及在感知竊聽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應用現狀及前景。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屈繼峰研究員在報告中從量子物理基礎原理復現計量單位或實現直接測量展開,詳細介紹了中國計量院的研究現狀,團隊正在開發新的量子原級計量標準來實現 SI 基本單位,可分發的量子計量標準。
孫曉明研究員在報告中介紹了目前量子計算相關算法擅長解決的方向,重點圍繞Grover算法的深度優化與擴展、振幅放大算法的應用擴展等多種量子搜索算法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于海峰研究員在報告中通過觀測實驗的數據,重點分析了在超導量子比特陣列中宇宙射線相關誤差的直接證據,未來隨著量子計算機等設備的規模擴大,宇宙射線或成為顯性挑戰。
徐兵杰研究員介紹了連續變量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的最新進展,以量子密鑰隨機數產生(QRNG)和量子密鑰分發(QKD)為代表的量子保密通信技術。
劉剛欽研究員介紹了團隊在金剛石NV色心量子傳感方向的最新進展以及未來的挑戰,通過量子傳感-電化學交叉創新,推動金剛石NV色心從基礎研究邁向工業場景應用。(記者 戰釗)
來源:光明網